什么时候我们的自主品牌不再有“召回”羞耻

来源:信宇腾远规划设计

9月29日,国家市监总局质量发展局刊出一则公告,比亚迪将召回9.67万辆电动车。

公告显示,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,因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(CEPS)控制器制造工艺原因,设备工装上盖板关闭时与控制器电路板上的电容器干涉,导致电容器产生微裂纹,可能扩大引发短路。

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虎嗅ESG组,这类问题并非只发生在电动车身上。

但目前召回的只有比亚迪。

比亚迪召回简史

在比亚迪官网输入“召回”字样进行搜索,第一页并没有召回主题的相关公告——包括此番10万辆的召回公告也未找到。

将其近年的召回记录梳理齐全,似乎不容易。于是,虎嗅ESG组联系上比亚迪,工作人员表示,一时难以统计,日后如统计出来再答复。表达出来的姿态是:希望低调。

其实也没那么难统计。从国家市监总局质量发展局的公告看,近五年来,比亚迪的召回次数有5次。

除去此番,今年4月,比亚迪还召回了1.66万辆海鸥电动车,因为存在软件问题,可能导致倒车画面无法显示,影响驾驶员倒车时的视野。

再上一次召回则要追溯到两年多前。2022年4月和7月,比亚迪分两次召回部分唐DM电动汽车,共计6.26万台,因为存在电池问题。

2021年4月,比亚迪召回部分e5、宋DM电动汽车,共计2.26万台。因为“存在可用于预警的数据更新不及时的情况,不利于通过远程数据平台及时发现车辆部分参数的变化,导致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不能通过远程数据平台及时预警……”

比亚迪内部人士告诉虎嗅ESG组,此番召回近10万辆电动车,数量上是比较大的一次。她还表示,召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。

今年以来,特斯拉共计发布召回公告6次,超过了比亚迪的5年总和。其中有两次的召回数量均超160万辆。也就是说,特斯拉一次的召回数量,就超过了比亚迪5年总量的6倍。

是不是因为特斯拉质量太差呢?未必。

从黑猫投诉的数据看,近30天,特斯拉总共被投诉32次,其中有11次关于产品质量问题。而有些自主品牌,在30天内的被投诉次数动辄几百,收获11次与质量有关的投诉只要5天。

自主品牌召回次数偏少

对比其他自主品牌,比亚迪的召回数量已经相当大了,仅这次就差不多达到10万辆。在今年,仅次于重庆长安于5月份召回的20.34万辆第二代CS55PLUS汽车。

如果不算重庆长安,比亚迪超过了今年以来所有自主品牌的召回数量之和。

从国家市监总局质量发展局的公告看,蔚小理、赛力斯、哪吒等知名新势力品牌,今年以来尚未有过召回记录。

缩小一点统计范围,国家市监总局召回中心公布的6、7、8月月报显示:自主品牌仅有奇瑞在6月份召回3037辆燃油车,北汽蓝谷在7月份召回3418辆电动车。

而6到8月,全国召回汽车当月总量分别高达13.40万辆,90.74万辆,305.72万辆——自主品牌连零头都凑不着。

从这3个月的召回频次看,保时捷每个月都有召回记录。电动车方面,除了特斯拉一次就召回一百多万辆,悦达起亚、东风日产、一汽大众等等多个品牌也有召回案例。

如果说国际品牌的电动车质量比不上自主品牌,所以召回多——姑且算个理由吧——但从燃油车角度看,自主品牌的召回也明显更少——6、7、8月,宝马某次召回了135.79万台,丰田某次也召回8.37万辆雷克萨斯。

但一般认为,在燃油车领域,自主品牌与美欧日品牌仍存一定差距。

一位车企人士认为,中国新车多,产品不断迭代,有些问题在迭代中就结束了。

崔东树则表示,国际品牌对质量问题相对谨慎,所以召回就多一些,这其中也有产品技术先进度的因素。

国家市监总局在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:“汽车召回是国际通行的产品安全监管制度,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举措。我国汽车召回制度实施15年来,消除了大量的安全隐患,维护了消费者人身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,同时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进,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。”

文章还表示:“近五年(编注:以2019年为基准)年均召回次数220次,近每两天发生一次召回,实施召回已经成为汽车生产企业的常态化活动。”

可见,官方鼓励召回常态化,并认为该制度不仅保护消费者,也能够提升企业技术水平。

麻烦在于日常生活中,厂商普遍对缺陷的怀着羞耻感。产品出了什么问题,希望能悄没声息地处理完,掩盖过去。

此次比亚迪召回,在网上获得比较多的认可:“召回比掩盖值得尊重。”“好好好,这下刮目相看了。不仅是打爱国牌的宗教品牌了,至少愿意为产品质量负责了。”“负责任的态度,行业标杆。”

作为最具知名度的自主品牌,比亚迪的召回行为有利于净化行业风气,这正是人们所关注和期望的——只有让自主品牌习惯了召回,十万、百万才不至于成为大惊小怪的数字,自主品牌才会习惯成为特斯拉、大众、丰田。

什么时候我们的自主品牌不再有“召回”羞耻